麻花天美星空

返回麻花天美星空

2025全国两会,代表委员热议语言文字话题

发布日期:2025年03月14日
分享到:

十四届全国人大叁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叁次会议已落下帷幕。两会期间,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和委员汇聚民意、共商国是。其中,多位代表、委员就语言文字规范应用、青少年语文素养提升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、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等议题建言献策。今天摘编部分内容,与您共同聆听两会上的语文声音——

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应用

01全国人大代表、全国台联副会长周琪:

银行系统无法识别有生僻字的姓名这一问题,涉及国家字库标准、身份证实名核验、手机实名核验、政务实名服务等多个层面。在数字化互联互通的信息世界里,该问题的解决需要跨部门、跨行业共同协作,从基础字库、输入法到各类民生服务系统统一标准。建议从字库系统的根本改进入手,进一步推动各项系统的更新,以确保每个公民的姓名都能得到准确记录。生僻字问题看似小问题,实际涉及居民超1000万人,关乎公民公平待遇问题。

02全国人大代表,中天科技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薛济萍 :

建议规范字体版权维权行为,保护公司合法权益。字体公司应在下载页面明确标注版权信息和授权范围,避免公司误用,杜绝“钓鱼维权”。字体公司在维权过程中应加强沟通,避免误伤合作公司。政府需细化字体版权法规,明确合理使用范围,给予误用公司整改机会。建立第叁方调解机制,由知识产权部门或版权组织公正调解纠纷,减少诉讼成本。鼓励字体行业建立自律机制,制定规范,抵制不当维权。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,依法处罚滥用维权行为,并为被侵扰公司提供法律援助。

提升青少年语文素养

03全国人大代表、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高级中学副校长黄花春:

为提升青少年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,助其筑牢文化自信根基,提出四点建议。一是革新教学方式,学校应增加写作实践课程,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,全面评估学生语言能力。二是净化网络环境,政府应加强监管,限制低俗语言传播;学校和家庭要加强引导,开展规范网络语言的教育活动。叁是营造浓厚阅读氛围,学校应丰富图书馆资源,举办读书活动;家庭开展亲子阅读,让阅读成为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。四是重视社会协同发展,媒体应发挥正面引导作用,传播优秀语言文化,提升青少年的语言审美能力。

04全国政协委员、民进福建省委会副主委、福建师范大学校长郑家建:

建议立足“国之大者”,打造引领价值的阅读生态,把青少年阅读作为全民阅读的基础性工作来抓,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书目审核和质量把关的首要依据。建设“书香校园”,打造开卷有益的阅读生态,促进语文课与其他学科课程融合,促进学校课程与广泛阅读结合,着力提升教师阅读素养。推进“纸数融合”,打造场景多元的阅读生态,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和各地各校的数字平台资源,向青少年儿童精准推送优质阅读资源,营造处处可读、时时能读的阅读环境。聚焦“家校社协同”,打造日用而不觉的阅读生态,整合各方资源,着力创建富有吸引力、影响力的青少年学生读书品牌项目。

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

05全国人大代表、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:

目前,文言文传习与产业的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。建议打造文言文传习示范基地,以孔子曲阜阙里、孟子邹城孟庙、朱熹婺源紫阳书院等文化名人家乡以及韩城司马迁祠、孟州韩园、眉山叁苏祠等相关景区为依托,建设集学习、研究、展示为一体的书院;邀请国内知名的古典文学专家、学者担任导师,开设多样化的文教项目,涵盖经典研读、书法绘画、礼仪传承等领域;鼓励前来研学的师生、游客参与文言文创作互动,通过创作比赛、诗词接龙等活动,为文教培训和文化旅游吸引更多人气。

06全国人大代表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副编审米娜瓦尔·艾比布拉:

古籍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,应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发展好这些文化遗产。通过数字化和创新手段,古籍不仅能“活下来”,更能“活起来”,成为新时代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。古籍保护需要专业人才,但目前这一领域的人才缺口较大。建议各高校开设古籍专业课程,培养思想觉悟高、理论素质强、古代汉语专业知识扎实的古籍工作人才;根据人才队伍现状,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,加大对在岗古籍专业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力度,提升其业务技能和专业水平。

高质量发展国际中文教育

07全国政协委员、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:

目前有85个国家将中文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,但多为选修形式,学时有限,资源不足,师资短缺。因此,推动建立系统完整的海外中文基础教育体系尤为紧迫。建议加强顶层设计,将海外中文基础教育纳入国际中文教育全局规划,统筹资源,强化政策支持;建立合作机制,加强与海外教育部门合作,推动资源共享,引导社会力量出海办学;制定升学优惠政策,对接受中文基础教育超过5年的学生,给予考取中国大学的政策支持。

08全国政协委员、致公党中央委员、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院长曾勇:

目前,各高校除了人才培养高度趋同外,还十分欠缺能够胜任“中文+”和“+中文”教育的复合型师资,相关培养教材也相当匮乏。应该统筹全国高校,分区分类发挥各高校的专业和区域优势,形成区域、国别化特征凸显的人才培养体系;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,尤其是加强适应区域、国别化需求的“中文+”和“+中文”教育的复合型师资培养。建议以“国家重大立项攻关”方式,组织研发团队开发满足区域、国别化“中文+”和“+中文”教育复合型师资培养需求的教材资源。